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大爱永恒 精神不朽

作者: 来源:《鹭风报》点击数:13315 发布时间:2018年4月4日

【人物名片】

黄仲咸先生(1920-2008),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独资创会理事长,印尼籍华人,祖籍福建省南安市码头镇仙都村。先后被授予“厦门市荣誉市民”、“福建省荣誉公民”、“南安市荣誉市民”称号。在家乡,享有“南安陈嘉庚”的美誉。

 

 

大爱永恒 精神不朽

——走近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缅怀黄仲咸先生

 

  本报记者  雷芬芬  通讯员  彭建伟

 

来到厦门必利达大厦32层,黄仲咸先生生前最后一次落脚的家,一进门,满满几大箱受过老先生资助恩惠的学子寄来的信件,静静地守候在那儿,墙壁上挂满了鲜红的锦旗,壁橱里摆放着各类证书牌匾,一张张老先生捐资建造的学校、医院楼宇及村道的照片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什么。在境外商海历经70载风雨,白手起家,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财富,不是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而是将亿万家财全部捐赠给祖国的公益事业,并以“金鸡母计划”,为其独资创办的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置办产业,让基金会拥有长流不断的财源,并用于资助公益事业,深谋远虑,令人敬佩。

回忆起黄仲咸先生爱国爱乡的感人事迹,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林再发满腔热血,动情抒发;谈及黄先生生前的点滴和基金会的工作,基金会理事长助理刘清影女士的双眸不时湿润;对父亲倾其所有做慈善的高尚风范,黄仲咸先生的三儿子、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黄湘江说的话不多,但听到别人对父亲的赞赏,他时而颔首肯定,时而又陷入沉思。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传承和发扬黄仲咸先生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精神,用真情和行动延续着老先生的慈善之路。

 1995年,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为黄仲咸先生颁奖


风雨洗礼 爱国爱乡

 

1935年,由于家境清贫,小学尚未毕业的黄仲咸在父亲的指引下,顺着大哥的足迹远渡重洋,到印尼谋生。在“千岛之国”的生活,黄仲咸从偏僻小岛逐步发展到雅加达,走了一条十分艰辛的道路。从经营日杂小店、收购土特产开始,再到涉猎农业、航运、纺织、造纸、银行、房地产业等,期间经历了无数风雨,曾因地震而失去安身之所风餐露宿,遭遇战争而退居田园垦荒务农……在上世纪80年代,黄仲咸的事业达到高峰,成为印尼著名的企业家和亿万富翁。1998年,他毅然变卖海外所有资产,回国兴办公益事业。

“不管是谁来,黄先生都会拍着对方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年轻人要爱国爱乡!’他在国外生活了近70年,周游过世界不少国家,见到许多中国人在国外受歧视、被欺侮,非常痛心。有一次,黄先生出游西欧,到了法国,和当地人接触时,他们发现黄先生有一定身份地位,就认为黄先生是日本人,当得知黄先生是中国人时都非常吃惊,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很贫穷。于是,黄先生得出一个结论,国家一定要强盛,华侨在海外才有地位。”林再发说,在1959年应邀回国参加国庆十周年庆典后,黄仲咸先生看到祖国变化很大,但家乡仍很穷困,就下决心要为家乡办好事,为国家富强出一份力,正是这颗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成为黄仲咸先生日后毅然倾其所有投身祖国公益事业的基石。

 

倾其所有 善行天下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黄仲咸捐资兴办家乡公益事业,改革开放后,更慨然捐献巨资建造学校、医院楼宇及村道58个项目,还助建扩建长汀“希望小学”、安溪一中教学楼等21个工程,创设福建省黄仲咸文学奖,资助地方史志的编纂和出版,支持灾区群众重建家园,为家乡老人发放生活补贴。

1990年,黄仲咸创建“南安市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后升级为“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广泛持久开展奖教助学活动,资助范围遍及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9地市。从2000年开始,黄仲咸将南安、厦门两处必利达大厦,以及银行存放的11000两黄金、800万元存款、南安水头镇60亩地皮使用权和全部收益过户给基金会。其中,两栋必利达大厦的租金不仅完全补给了基金会的捐赠额,还能保障基金会的正常运转,这就是黄仲咸先生生前十分自豪和欣慰的“金鸡母计划”。

先生虽不是海外华侨中最富有的,但像他这样把亿万家财全都捐出来的人,可以说世上没有几个。这些都是黄先生生前辛苦赚来的,他到国外做生意几十年,踏踏实实地经营,然后再把全部积蓄都带回来,捐给祖国的公益事业。我追随了他20年,先生非常不容易,他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谈及黄仲咸先生生前的点滴,刘清影女士的眼眶红了,声音也因激动而有些颤抖。她为我们讲述了许多黄老先生生前勤俭度日,只为帮贫苦孩子多攒些学费的事迹。

身为亿万富翁,老先生常穿着从地摊上买来的20多元的衣服,理一次发只花5元钱,在印尼的旧家具一用就是50几年;有一次在机场,工作人员为他买了一瓶矿泉水,听说要20元钱,直喊“太贵,太贵,下次要记得自己带水”;年纪大了需要补充营养,却连一粒橙子都舍不得吃;到了当地人很重视的八十大寿,也只花了80元钱请几位亲朋好友在家吃顿便饭……黄仲咸先生用无私而崇高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敢于打破传统的勇士

 

“当时我父亲决定要把亿万财产捐赠出去时,没有和我们这些儿女商量。不论是我们这些儿女,还是家里的亲戚,或是父亲在印尼的好友,大家都在劝我父亲,甚至还有人骂我父亲,骂他‘六亲不认’之类的,很难听!但我父亲很坚定,他说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不是要留给别人乱花的,穷孩子能吃苦有志气,可以造就和培养出国家栋梁,而教育是祖国富强的希望,所以他决心要把这些钱捐出去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黄湘江坦承自己从小在印尼出生、成长,一开始并不能理解父亲爱国爱乡的情怀,而他感受到父亲那时也被自己心里中国人固有的传统观念所困扰,是思考了许久才下的决定。随着时间推移,从1966年就开始跟随父亲闯荡商海的黄湘江渐渐读懂了父亲那份深沉的爱,看着父亲一步步地转变,他慢慢接受和理解了父亲的做法。

也许谁都无法想像黄仲咸先生当年要顶着多少来自族亲、朋友的压力,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决心,才立下遗嘱把亿万家财全部过户到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当时,为了确保遗嘱的执行,黄老先生还让自己的妻子、儿女也都分别经法律公证,正式声明赞同他的决定,不会要求继承或分割业产。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为了基金会的各项工作,当时已经七八十岁高龄的黄老先生还经常要奔波往返于印尼、香港、厦门、南安等地,而且直到2000年把家安在厦门,那时已经是老先生人生第32次搬家了。回想当年有外籍身份的黄老先生一手创办基金会很不容易,因为在过去,法律不允许外籍人士做基金会的法人代表,于是前后折腾了10年,直到2004年国务院新《基金会管理条例》的颁布,才使基金会得到法律的正式批准和保护,当时得知基金会被核准登记注册后,老人家感到非常高兴!”林再发感叹道。

 

永远铭记“黄爷爷”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在南安,已有25306名次师生获奖或受助,奖助金额达1006万余元;2002年开始,公益活动扩大到全省山区、老区,至2010年,资助省山区、老区品学兼优的贫困高中、中专生达60050多人次,发放助学金3002万余元;在厦门和泉州,捐资慰问贫难侨,帮助有困难的归侨子女上学……每年,受到黄仲咸教育基金会资助的学子人数都在不断增加,数万封老区山区、贫困家庭学子寄来的感谢信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

手捧沉甸甸的由中国侨联主席林军书写封面题词的《商界楷模 慈善丰碑——黄仲咸先生纪念文集》,仔细拜读,获益良多。书中记载着人们对黄老先生的深切缅怀和感激,“黄爷爷,感谢您的资助,使我们姐弟仨能继续在校读书,我们一定会更勤奋刻苦学习,用更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我们一定会弘扬您乐善好施的精神,长大了也为社会做好事!”这是一名惠安一中受助学子的来信,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基金会是永久的爱心事业,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我们非常感谢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和厦门市人大一直以来给予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的关心和帮助!虽然慈善事业可以申请免税,把免税的钱继续来赞助贫穷学生,但黄先生生前强调一定要纳税,他说,不纳税国家靠什么维持政府行政经费,靠什么搞建设。”刘清影女士说,因为深知黄先生一手创办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的不易,所以倍加珍视,而基金会的未来更需要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爱有一种向心力。如今,黄仲咸先生倾资助学,惠泽千秋的感人事迹在八闽大地上广为传颂,受助学子中有70%以上都考入了大学,人们将永远铭记这位令人敬佩的“黄爷爷”, 犹如黄仲咸先生对千万学子的爱与奉献绵延不绝,犹如对人世间美好真情的赞叹和传递。大爱永恒,精神不朽!

                    《鹭风报》20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