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本站导航

大爱无彊精神永存

作者: 来源:点击数:5460 发布时间:2023年5月11日

大爱无彊精神永存

——纪念黄仲咸先生诞辰100周年

福建省老促会

今年是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创会理事长、福建省荣誉公民、著名爱国侨胞、慈善家黄仲咸先生诞辰100周年。

19201月,黄仲咸先生出生在南安市码头镇仙都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家里兄妹9人,其排行第三。由于不堪生活的重负和度日的艰难,15岁高小未读完的他就背井离乡远赴南洋谋生。最初,他从事的都是苦力活,干过农活、养过猪、做过店伙计、当过水手,后来到印尼的一个小岛打理一家小杂货店。此后,他从经营农场起家,继而尝试水上运输行业,逐渐建立起一定规模的船队,后来又涉足印染业。到了20世纪中期,他又组建商业银行、房地产公司并取得成功,最终成为闻名遐迩的实业家。

福建省老促会与黄仲咸先生结缘于1995年。时任省老促会执行会长许集美应邀参加泉州市召开的优秀教师表彰会,经主人介绍他与黄仲咸相识。那时,黄仲咸先生除已经在南安以及厦门、泉州、安溪、长汀、连城等地捐巨资为2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医院建造了几十座教学楼、师生楼和医院门诊大楼外,还于1990年创建南安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奖教助学。考虑到基金会的经费来源,他于1993年、1994年分别筹资2000万元和1.5亿元,在南安市区兴建了高14层、面积1.2万平方米的南安必利达大厦,在厦门市区兴建了高35层、面积4.5万平方米的厦门必利达大厦,并以物业出租的形式获得源源不断的租金收入,实现了基金会的“自我造血”,持续奉献社会公益事业。黄仲咸先生把他构建的这一模式形象比喻为“养金母鸡下金蛋”。

许集美同志长期从事革命工作和领导工作,德高望重,接触过许多海外华侨和社会人士,其中不少是亿万富翁。黄仲咸先生这样在海外艰苦创业、事业有成的人很多,在国内投资办企业发家致富者也不少,事业有成、发家致富后拿出相当资金在家乡故土兴办公益事业的也不乏其人,但像黄仲咸这样把全部资产投向祖国的公益事业,而且为之殚精竭虑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许老感到这位爱国侨胞的精神十分可贵,十分感人,是一位有个性、有远见,值得人们敬重的爱国爱乡的老人。两人交往日深,成为挚友。

福建省老促会与黄仲咸教育基金会联手发挥各自组织机构优势,在全省老区山区开展助学扶贫活动,起源于黄仲咸先生与许集美先生两位老人的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2002年初,二位老人在厦门叙旧,当许老谈到目前老区苏区还有一批孩子因家境困难而辍学时,他们一拍即合,当即就具体谋划起如何为发展老区、山区教育事业尽力。黄仲咸先生二话没说,马上同意这一年由“黄仲咸基金”拨出20万元,资助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400名革命“五老”和烈士后代子女读完高中(含中专)。“捐助给每位学生500元,就委托您来办”,他向许集美先生投去信任的目光。此后,省、市、县各级老促会都把它列为为老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来抓,尽心尽责,认真负责,做得很成功,社会效益很好,使黄老先生十分满意。

从此,黄仲咸先生及其后来创办的“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坚持每年捐资助学,委托许集美先生和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系统在全省老区、山区开展轰轰烈烈的助学奖学活动。

20052月,黄仲咸先生和夫人戴子媛女士在厦门市公证处立下遗嘱,将其一生苦心经营积攒下来全部家产----南安必利达大厦(建筑面积11611㎡)、厦门必利达大厦(建筑面积44896㎡)、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寄存的11000两黄金、中国银行厦门市分行800多万元存款、南安市水头镇60亩土地等全部赠予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基金会运用以上业产从事物业租赁和理财投资等经营,为公益活动提供稳固的资金来源。

随着经济发展,2004年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年捐资总额提高到250万元人民币,帮助我省老区贫困地区5000名家庭困难的优秀学生继续读高中或中专。2005年捐资增至300万元,资助6000,2006年增至350万元,资助7000人。从2007年以后,每年资助500万元,每年资助学生10000名;2012年以后,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每位学生助学金额提高到1000元,每年资助5000名,并把助学金改为奖学金。截至2020年底,在全省老区、山区中已奖助高中、中专生115050人次,发放奖助学金8002.5万元。

黄仲咸先生对这些受助学生十分关心,把资助的学生当成自已的孩子看待。他不仅委托基金会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还对学生来信每封必读,从中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家庭情况,并给学生回信,鼓励他们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在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省老促会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市、县老促会和有关部门、受助学校的共同努力,二十年来助学奖学活动持续不断,成为我省老区工作的一大亮点,产生了良好社会效果。在受奖助的学生中,考上大学的有33553人,其中福州市2136人、厦门市326人、漳州市3152人、泉州市2638人、三明市5370人、莆田市2504人、南平市4969人、龙岩市7248人、宁德市5210人。三明市明溪一中高三年学生汤雪健,连续三年受到黄仲咸奖学金资助,2015年以659分的高分被北京大学录取。莆田二中受奖学生李少金、涵江六中受奖学生柯蔚在2019年高考中以优异成绩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许多受奖助学生被重点大学录取,改变了其一生的命运。饮其流者思其源,学有成时知感恩。受奖助的学子们毕业后,有的当了领导干部、有的成了企业家,即使是社会上的普通一员,他们都怀着感恩之心,牢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以自已所能报答资助之情,对社会尽自己的一份爱心,传承薪火,回馈社会,涌现出不少有爱心的企业家。

黄仲咸先生从背井离乡艰苦创业到成为富甲一方的商贾;从捐建家乡仙都小学到面向全省老区山区的助学奖学;从用结余资金做公益到不断变卖海外资产、倾家创办基金会……黄仲咸先生以其艰辛的创业历程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世界华侨华人树立一个光辉的典范,成为商界楷模、慈善丰碑。

黄仲咸先生捐资助学的高尚义举,体现了黄仲咸先生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乐善好施的福建精神、重视老区的具体举措、持续运作的精心安排、培育下一代的深谋远虑,也体现了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各位同仁秉承黄仲咸老先生的遗愿,一代接着一代,一年接着一年,驰而不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实际行动。令人感动,令人振奋,更令人鼓舞。

黄仲咸先生一生所获的嘉奖不计其数,福建省人民政府多次授予“乐育英才”金质奖章,两次为其立碑嘉奖,教育部授予“尊师重教、振兴中华”奖牌。1999年黄老先生应邀参加建国50周年庆典,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特授予福建省“荣誉公民”称号,2007年黄仲咸先生荣登“2007中国慈善家排行榜”第七名。2015年基金会获得“2015中国消除贫困奖”,并获得习近平主席的接见。

黄仲咸先生的一生,是高风亮节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矢志报国的一生。他所取得的突出业绩和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缅怀。

我们要学习黄仲咸先生不忘初心、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黄仲咸先生从小就到国外谋生,受尽外国人欺负和白眼。在20世纪50年代初,事业有成的黄仲咸携妻儿一同前往欧洲多国旅行。旅途中,很多国家的人对他都十分客气、友好,从多次交谈中他渐渐得知,其原因是对方常常将他误认为是日本人。当了解到他的祖籍是中国后,对方的态度往往发生180度的转变,那种傲慢、鄙视的目光对他刺激很大。这次欧洲之行,令黄仲咸尝遍了大国小民的滋味,令他伤痛不已,有感于国弱民受欺,他说:“华侨没有祖国不行:祖国不强大也不行。”“国人在国外不受尊重缘于穷,穷的根源在于愚,故振兴国运,强我民族,惟有从发展科技教育做起。”“国家振兴亟需人才,人才的造就要靠教育,我愿为科技兴国奉献绵薄之力。”更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强大的祖国,才是海外游子的坚强后盾。没有强大的繁荣的祖国,个人再有钱,也没有人看得起你。这种朴素的爱国主义初心牢固地根植于黄仲咸先生的骨子里。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立志要做一个堂堂正正、让外国人看得起的中国人。为此,他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筚路蓝缕,从养猪、当水手开始,诚信为本,抓准商机,稳扎稳打,做一项,成一项,最终成为印尼华人中名列前茅的富豪。他富裕以后,不忘根本,早在1959年,他回国参加国庆十周年观礼活动,目睹新中国成立后祖国的巨变,也看到家乡依然落后的面貌,就慨然捐款资助家乡人民开荒种树修水利,还兴建了仙都小学。改革开放后,当时黄仲咸先生在印尼的事业正如日中天,他怀着一腔爱国爱乡的热忱,作出割让亲手创办的必利达银行、出售印尼所有房地产,倾囊归国兴办文化卫生公益事业的决定,把几十年艰苦创业积累的亿万财产全部带回来贡献给祖国,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倾其所有、不遗余力。真正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黄仲咸先生的这种完全彻底、义无反顾、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令世人敬佩,他的名字将永载史册、彪炳千秋。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民夺取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的精神密码,揭示了中华民族穿越风雨、砥砺前行的文化基因。透过黄仲咸先生倾其所有、无私奉献、把一切财产捐给国家的伟大行为,我们看到了黄老先生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正是有像黄老先生这样千千万万的爱国者,我们国家才能形成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我们要大力宣传学习黄老先生爱国爱乡的崇高精神,推崇天下为公、克己奉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展示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密码、独特的家国情怀和穿越风雨、砥砺前行的文化基因,攻坚克难,戮力同心,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夺取一个又一个新的伟大胜利。

我们要学习黄仲咸先生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拚博精神。黄仲咸先生15岁就背井离乡,南渡印尼谋生,开始异国创业路。正是少年和青年的这段奋斗史给黄仲咸的性格打上了一层难以磨灭的底色——时刻保持打拼奋斗的品格。1948年,黄仲咸接手经营大哥手下的一个农场。之后,看到船运业是印尼的朝阳产业,黄仲咸组建起自己的船队。接着,在1960年,黄仲咸组建了自己的银行,并逐渐将产业扩大到纺织业、房地产业。就这样,从无名小岛到雅加达,黄仲咸就是靠着这种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打拼在印尼造就了一个华人的商界传奇。

“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黄仲咸先生正是凭着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怕艰难困苦,英勇顽强去战胜困难,辛勤创业,才成就他人生的辉煌。历史表明,社会越发展,文明越进步,就越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福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在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今后的发展中,要大力宣传和学习黄老先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助学扶困善举,激励各级老区干部和广大老区群众发扬老区光荣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等、靠、要”思想,奋力拼搏,发奋图强。以老区全面小康的新面貌,告慰黄老先生。广大老区山区受奖(助)学生更要树立“位卑未敢忘忧国”博大胸怀,学习黄仲咸先生艰苦创业、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努力克服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勤奋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不辜负黄老先生和基金会的期望,把自己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要学习黄仲咸先生重视人才、倾资助学的远见卓识。黄老先生深知振兴中华,教育为本。国家要强大,人才是关键。旧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使他强烈地感受到人才的重要性。而要培养人才,首先是要搞好基础教育。因此,把大部分的钱都用来办教育,前期,以改善教学设施为主。先后在南安以及厦门、泉州、安溪、长汀、连城等地捐巨资为2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医院建造了几十座教学楼、师生楼。2000年后,以资助贫困的优秀学生上学为主。结合现有义务教育制度和农村群众的实际,他和基金会把工作重点放在扶助贫困高中生上学上,既能解决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读完高中或职业中学,让他们能在社会上寻得一个职业,改变自已家庭现状,又能为老区、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在省老促会的促成下,2002年后,他重点资助全省革命老区山区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高中阶段(含中专)学生。实践证明,委托全省各地老促会承办捐资助学事宜是成功的。全省老促会系统不负所望,把黄仲咸基金奖(助)学金真正用到符合条件的学生身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竟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竟争。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我们要学习黄仲咸先生兴学助教、培养人才的远见卓识,更加重视老区人才的培养,接续资助老区学子完成学业,帮助他们成才。同时,多渠道争取福彩公益金、社会资金等支持老区教育事业,为老区培养更多人才。

我们要学习黄仲咸先生克勤克俭、厉行节约的高尚品德。黄仲咸先生是亿万富翁,但他自己舍不得乱花一分钱。他的卧室不过10平方米,一床一桌一柜,墙上安着壁扇,一顶帽子戴了30年,一张床睡了50年。为节省国际长途电话费,他常在早上7点以前给人打电话,因为这是电话费的优惠时间。

黄仲咸先生80大寿只花了80块钱买一个生日蛋糕。他去香港办理黄金和存款过户手续,住的是香港城市花园酒店的普通标间每个一天600元,还安排两人住一间房。却把自己一生积攒5亿元人民币毫无保留地全部捐给“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持续奉献社会公益事业。

黄仲咸先生深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赚钱不易,要把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他说,个人拥有财产再多,也不一定有意义,能够为国家、民族多办点实事,才是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正是基于为国家、为民族多办一点实事的自我认识,才会对自已非常吝啬,而把大爱奉献社会。

“成由勤俭败由奢”。当前,我们国家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总体小康。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实践,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寸土。用好有限的老区资金,发挥其最大效益。自觉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黄仲咸先生以其艰辛的创业历程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我们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黄仲咸先生走了,但他的精神不死,他的人品和风范与江河同在、与日月共辉。我们要按照黄老先生生前的嘱托和基金会的相关章程,继承他未竟的事业,让这一泽润千秋的事业一代代永续下去,凝聚社会更多力量,为决胜老区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黄仲咸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执笔:陈生雄 张燕平)

(《红土地》2020年第十二期

上一篇:赤子情怀 大爱无疆!黄仲咸及其基金会累计捐资超6亿元 [ 2021-11-05 ]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